首页

手机客户端

触屏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关注微博 RSS订阅

  • 蒲江西来古镇街景
  • 大兴镇炉坪新村 - 大兴镇炉坪村距县城12公里
  • 历史传承的生态食品 蒲江米花糖
  • 成都的那些美味些,你晓得不
  •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当前位置:蒲江乡村旅游网 > 蒲江资讯 > 蒲江人文 > 浏览资讯

“辉煌的历程1921—2011”•建设篇之概述

2014年05月02日   来源:蒲江乡村旅游网    点击:
分享到29.5K

概述

一、新生的蒲江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491219日,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和人民解放军挺进的强大军事压力下,蒲江原国民党自卫团在余青洲等的率领下起义,人民解放军进驻蒲江,蒲江宣告和平解放。

19501月,中共蒲江县委和蒲江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其时,国民党反动残余不甘心失败,蒲江匪特猖獗,是年2月,相继发生蒲江匪特“万人暴乱”、县征粮工作队在寿安受匪特袭击、县长王敏一行由眉山专署会后返蒲途中在原西南乡擦尔岩遭匪特伏击等恶性事件。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军民团结战斗,至同年9月,一举肃清县境匪患;同时,在减租退押的基础上,相继开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禁烟禁毒、抗美援朝等斗争,积极恢复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

    1954年起,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步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至1956年,全县人口14.6万人,粮食产量6.4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1957年起,党领导蒲江人民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民以食为天,为改变蒲江农业生产旧貌,尤其水利基础设施缺乏而严重制约蒲江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1957年,蒲江、名山、邛来3县联合建设名山县百丈水库,可解决蒲江1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嗣后至1980年,贯彻“以粮为纲”,大兴水利,与名山、邛来等县联合建设玉溪河特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县内相继建成石象湖、朝阳湖、长滩湖3大水利配套工程和一批小型水利设施,形成覆盖全县的长藤结瓜式水利工程网,极大地改善蒲江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农田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有效灌溉面积达36万亩。

1958年起,全县贯彻“大跃进”总路线,实行“人民公社化”,建立“公共食堂”;继之开展大办工业和大炼钢铁运动,极大地破坏蒲江的森林和生态资源,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发展,加上遭受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蒲江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1961年,全县人口锐减至12.8万人,粮食产量仅3.7万吨,人均占有粮食290公斤,不及解放之初,人民遭难。

    1963年起,贯彻粮经并举的方针,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村社队可供分配收入,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1964年,全县推广水稻、玉米矮化品种,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开展植树造林运动,大力恢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1976年,实施“封山育林”建设工程,并在全县推广水稻、玉米杂交优良品种,同时,倡导改变传统耕种方式,推广种植新技术,引导农民实行科学种田,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至1978年,全县人口22.4万人,粮食总产达到11.2万吨,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基本解决全县人民的吃饭问题。

19491978年,蒲江有过“大跃进”运动及其后3年自然灾害的深刻教训,更有“文革”十年动乱的挫折考验。蒲江在探索富民强县的征途中曲折前进,教育、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较好发展,建立了小学至高中教育体系,全县有高完中3所,初中14所,小学167所,基本实现学生就近入学;持续开展成人扫盲教育,基本扫除文盲;建立健全村级医疗站(赤脚医生站)、公社医院、县立医院3级医疗卫生体系;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根除天花、霍乱、麻疹、钩体、炭疽疾病,有效控防疟疾、狂犬疾病,特别是基本根除遍及全县,面积达960万平方米的钉螺,有效防治血吸虫病,解除了千百年间危害蒲江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隐患。30年间,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全县经济社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但秋山蒲水仍然民穷县弱。至1980年,全县人口23.5人,国民生产总值6568万元,人均291元;财政收入328万元,财政支出753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202元,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609元;城乡人均储蓄余额仅26元。

二、富民强县

穷则思变,早在1963年,为尽快渡过3年自然灾害,县委提出实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集体工副业生产。1967年起,结合蒲江实际,着力发展以柑橘为主的水果生产,至1973年,蒲江柑橘年产约0.5万吨,并有批量出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秋山蒲水春潮涌动,1979年起,蒲江对长期实行的“三级(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所有、队为基础” 农业生产集体经营体制改为“包产到组,联产计酬”农业生产责任制,个别地方试行包产到户。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总结“包产到组、联产计酬”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包产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的实行,彻底打破旧的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党和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至1998年,全县人口25.4万人,粮食总产量达到16万吨,为历史最高峰,人均占有粮食630公斤;水稻单产提高到534公斤。此后,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适度水平。

1990年左右,全县农村经济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徘徊局面,面对新情况,县委、县政府适时推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瞄准市场需求,倡导发展“一乡一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推行“三区四带”经济发展思路,鼓励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施农业产业化,鼓励“公司+基地连农户”或“公司+合作社连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大力发展畜、果、茶、菜4大优势主导农产品,着力打造蒲江成为“四川省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县”、“中华名果之乡”、“中国西部绿茶之都”。2002年起,实施“两区一基地”生态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县)建设,引领蒲江走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2005年,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停止征收农业税政策,千百年来对农民征收的“皇粮国税”不复存在。至2010,全县耕地面积2.41万公顷,播种面积3.72万公顷;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22.18亿元,农业增加值13.28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3%;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杂柑、猕猴桃为特色的优质水果面积13万亩,水果年产18.81万吨,其中,优质杂柑12万吨,猕猴桃0.6万吨;生态茶园面积10万亩,年产优质绿茶0.55万吨。生猪、茶叶、猕猴桃产业成为成都市牵头发展县,农业产业化覆盖带动面达到60%

1998年起,在省内率先实施全县农村“三通”(电、路、通讯)工程建设,改善城乡发展硬环境。3年间,完成对制约农村发展的农电网的全面技术改造;实施乡村公路硬化改造或黑色路面改造,建成覆盖全县的乡村路网;电话进农户,县境内无线通讯和电视信号接收实现无缝覆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三通”建设经验在全省丘陵区推广。同时,实施农村扶贫攻坚工程,持续开展农村脱贫致富帮扶工作,县、乡党政机关党支部对口帮扶经济发展滞后村;机关党员、干部对口帮扶1户农村贫困户。实施蒲江扶贫济困大行动,对约300户农村残疾、特困家庭住房实施新建、改造,由县、乡党政机关援建,并帮助实现脱贫致富。2004年起,按照统筹规划、城乡一体的模式,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工程,复兴乡土地整理项目被誉为都市远郊县城乡统筹发展“蒲江模式”,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国内外新闻煤体的广泛关注,其经验为全省借鉴、推广。

无工不富,1949年前,蒲江工业“一穷二白”, 在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蒲江相继兴办过一些“五小”工业,但受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特别是蒲江能源缺乏、交通阻塞,工业发展极其缓慢。至1980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仅627万元(1980不变价),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不足10%,工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技术落后是蒲江工业的显著特征。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悄然兴起,但在计划体制下,乡镇企业也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

1985年起,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相继实施计划、投资、分配制度等经济全面配套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发展工业所需技术、人才、资金,开展横向联合,着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机械、电子、化工、建材包装等4类企业发展较快,初具规模。1987年起,试点和推广企业承包经营,放权、搞活工业企业经营,至199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861万元,与1980年的627万元相比,10年间翻了3番。1993年起,深化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发展民营经济;是年,开辟建设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天华工业园区,探索工业集中发展。针对蒲江工业发展状况,在扶持发展县域中小企业的同时,着力改善蒲江投资软、硬环境,大兴招商引资,以资源优势、政策优惠等手段,大力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在蒲江投资兴办企业。同年,实施天然气引入工程建设,为推动工业发展夯实基础,切实解决城乡能源供应。1997年起,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电力、交通瓶颈阻塞问题,加快进出蒲江的国道318线、成雅高速路、蒲新路等交通运输干线的建设改造;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小水电,不断增加外购电力输入,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电力供应。2001年,整合天华工业园区、鹤山商贸园区,建立县生态工业区;2005年,在寿安镇开辟建设工业集中发展点,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彻底改变过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的“村村冒烟”发展模式。2008年,实施“三基地一轴心”发展思路,蒲江经济进入健康发展快车道。探索寿安“产城”发展模式,推动寿安印务产业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办工业,努力培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两大特色支柱产业,着力将蒲江打造成现代食品和轻工制造业基地。至2010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5.69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2.79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工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80户,实现增加值达17.28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75.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7.1%。生物医药、饮料食品业成为全县工业支柱行业,其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45%

    倡导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富民助发展。1980年,县委决定开发朝阳湖生态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业。此后,相继开发石象湖、长滩湖,逐渐建成“三湖一阁”(朝阳湖、石象湖、长滩湖、飞仙阁)生态旅游、休闲渡假风景区。2002年起,举办石象湖“郁金香节”,开展“欧洲的春天就在身边”、“冬天里的童话”旅游主题活动,引来八方游客。继之,利用蒲江优良的生态资源,倡导发展“农家乐”,以“花果同树”、“橘子红了”、“小城故事”等为主题,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辟光明乡樱桃山生态资源,举办“樱桃节”,发展樱桃观光、休闲健身旅游;充分利用成佳茶乡生态资源,举办茶文化节,发展“茶马古道”茶乡生态休闲旅游。2005年,实施西来古镇开发建设,开辟川西古镇民俗风情旅游。2008年起,启动生态宜居县城建设工程,实施县城雨、污分流工程和生态城市景观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最美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县城区规模拓展到8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5万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蒲江现代商贸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至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99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31.6%,成为县域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全县年接待游客631万人次,实现旅游年收入5.48亿元。

改革开放30年间,蒲江各项社会事业兴旺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确立,建立健全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全县的少儿扶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计划生育率稳定并达到93%,无缺陷新生儿优生率长期稳定并达到99%1987年,实施小学教育“普初”建设并通过达标验收;1994年,实施“普九”义务教育并通过达标验收;2004年,贯彻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理念,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实施全县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均衡教育发展,并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2005年,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县、乡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县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和信息服务网络体系。2010年,全县人口26.3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万元、增长18.7%,三次产业结构为23.3:45.1:31.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99亿元、增长27.7%,储蓄存款余额37.63亿元、增长20.2%,人均储蓄存款1.4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58亿元、增长40.8%;全县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33亿元、增长62.0%;地方财政收入8.59亿元、增长76.2%,一般预算收入2.43亿元、增长33.3%,税收收入1.54亿元、增长38.9%;财政支出15.72亿元、增长6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4亿元、增长34.7%;随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万元、增长14.5%;人均消费性支出1.0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09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品拥有量为:洗衣机102台,电冰箱100台,彩色电视机120台,家用电脑64台,空调器74台,淋浴热水器100台,移动电话200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330元、增长16.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85元,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1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洗衣机91台,电冰箱25台,热水器53台,摩托车114辆,固定电话76部,移动电话99部。

 

 

更多【蒲江人文】栏目资讯,请点击【蒲江人文】查看!
推荐院落 more
  • 樱桃园
    人均消费:50元
    预定电话:13678109932
  • 观湖楼
    人均消费:50元
    预定电话:待添加
  • 顺苑山庄
    人均消费:40元
    预定电话:待添加
  • 茶马世家
    人均消费:60元
    预定电话:13666176871
  • 龙谷水岸
    人均消费:30元
    预定电话:13540419398
  • 紫藤苑
    人均消费:30元
    预定电话:028-88591639
  • 黄桷树
    人均消费:40元
    预定电话:028-88591755
  • 金岑源农庄
    人均消费:40元
    预定电话:028-88628828
  • 家华农庄
    人均消费:30元
    预定电话:待添加
  • 静丽庄农家乐
    人均消费:30元
    预定电话:待添加
最新资讯 more
29.5K
服务热线: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在线客服:有事请留言

手机APP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服务时间:早9:00-晚22:00
服务电话:18116564933